協會新聞
【委員講堂】企業家,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2021.10.11
閱讀:1766
10月9日下午,我會常務會長王理宗受政協深圳市委員會之邀,在2021年深圳政協委員講堂上開講“深圳高科技企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從高科技企業的發展環境、發展規律、發展路徑等,全方位全景式的剖析解讀深圳高科技企業在新形勢、新環境下的未來創新發展之路。市政協、市科創局相關領導出席活動,我會會員企業家代表、社會各界百余人冒雨到現場聆聽。深圳電視臺、深圳特區報、鳳凰網、新浪等對活動進行現場直播,線上觀看量逾40萬人次。
“18650家國高企業,200萬科技大軍,數百名公認的世界最優秀科學家,研發投入占GDP比重4.9%,人工智能、5G、量子技術、無人駕駛汽車、智能網絡、新型顯示產業引領未來,華為、大疆、騰訊、創維、海王等科技企業燦若星辰﹍﹍”深圳,40年滄海桑田,40年拼搏創新,鍛造了一座金光閃閃的科技之城、創新之城。
王理宗常務會長激情澎湃、滿懷自豪地回溯了深圳40年在科技創新、科技產業發展領域所取得的驕人成績?!八羞^往,皆為序章”,40年的深圳,站在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起點上,正在開啟深圳二次創業的新篇章,拓展灣區科技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疆域,承擔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新使命。他說,深圳高科技企業是深圳科技創新的生力軍,是深圳向著高質量發展發起沖鋒的突擊隊。但是,你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這條路也不是一條羊腸小道,而是政府、企業和社會攜手同行,共同開創的一條通往科技強國、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
低成本優勢的難以為繼、競爭格局的深刻變化以及產業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深圳高科技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關乎存亡,勢在必行。王理宗常務會長指出,隨著中國經濟整體從資源驅動、政策驅動向創新驅動、技術驅動轉型,高科技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將表現出高質量的制度供給、高質量的要素支持和高質量的產品生產,政府、社會和市場聯動融合,將高質量發展的各個要素銜接到一起,打造出一個有參天大樹,也有灌木、爬藤和其他物種,有水和空氣、陽光的支持的繁榮生態。這個欣欣向榮的生態將為個體賦能,讓單個企業和科技創新從零散的、個別領域的偶然狀態,變成全面覆蓋各領域、協作完成的系統行為,構建深圳高科技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熱帶雨林”。
一、政府的有形之手,提供高質量的制度供給。
王理宗常務會長認為,深圳是最適合高科技企業生存和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城市。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有規律可循,要孵化出一枚高科技的種子,需要滿足科技創新能力的區域性、制度創新的依賴性、產業政策的引導性、風險投資的引擎性、創業文化的寬松性、企業成長的富養性、成長環境的聚集性七條法則。而深圳完全遵循科技企業的發展規律,它滿足了高科技企業發展所需要的條件,創造了最適合高科技企業發展的環境,所以深圳是高科技企業生存的一片沃土。
在科技創新的鏈條中,雖然其基礎科學研究并不在前沿,新技術研發也在努力追趕,但深圳是新技術能夠產品化和產業化最好的城市,正是因為其有完善和有效的新技術轉化的市場機制和高質量的制度供給與產業政策。 深圳堅持向技術創新要效益,不止步于鼓勵技術創新的成果,同時,通過知識產權保護、產學研一體化等措施積極實現技術產業化。例如,深圳的華為、中興、富士康和騰訊等一系列創新型企業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和技術成果轉化制度,真正將技術創新轉化為增長潛能。 深圳抓住了世界產業結構的調整機遇,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承接歐美、香港、臺灣的產業轉移和外商、僑胞投資和產業轉移,迅速發展起來。近年來,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深圳著力實現對外貿易的比較優勢轉換,推動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為深圳高科技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產業聚集機遇。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業,深圳產業政策的支持力度和靈活性在全國居于前列,各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提供豐富的科技人才資源;組織交叉學科研究團隊,策劃重大研究項目,著力解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等面臨的短板和弱項,為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提供科技支撐。 前海綜合改革示范、優化營商環境、政府投融資體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化深港合作等新時期的新試驗性改革方面,深圳都交了滿意的答卷,也為高科技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制度支持。 從政府對高科技企業提供高質量制度供給方面,王理宗常務會長提出了幾點極富創見的建議:由市主要領導擔任科技創新總顧問,推動創新平臺向企業傾斜,成立政府與企業的聯合實驗室,并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開設“專精特新”上市綠色通道,讓更多“隱形冠軍”快速發展成行業里的“顯形冠軍”。擴大人才房或長租房規模,降低青年才俊經濟壓力,讓更多年輕人扎根深圳,安心發展。 二、市場的無形之手,推動企業的高質量產品生產。 對企業來說,直接影響企業生存發展的是市場無形之手的推動。隨著消費升級和市場環境、競爭格局、國內外局勢的變化,對深圳的高科技企業來說,技術、產品、設計、制造、服務等都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同時也正迎來高質量發展的高光時刻。 高科技企業正在面臨的市場課題是,國家提出了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提升需求側管理,要求在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生產制造、流通消費領域打通堵點,補齊短板,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的整體效能。 王理宗常務會長反復強調,企業高質量發展第一條就是要有高維度的認知,有對市場格局的高度理解和精準把握。高科技企業要深刻認識高質量發展建立在新格局基礎上,內循環和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們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經濟和產業發展方向。 他說,我們的高科技企業,以華為為代表,在芯片產業這些高精尖的技術領域被美國卡脖子的苦頭我們不能再吃。強化戰略科技力量,高科技企業責無旁貸。同時,我們看到, 中國雖然作為生產國,在疫情里能給全球穩定生產商品,但原材料定價權不在自己手里,加上匯率的變動,還有不斷翻番的物流費用,出口到底是賠是賺,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高科技企業義不容辭。中國的能源革命已經啟動,能源結構不合理帶來能源緊張,近期各地的拉閘限電也帶來各種討論。實現30、60的雙碳目標,高科技企業當仁不讓。 承擔使命,履行責任不僅是時代要求,也是市場趨勢。市場的有形之手,帶領企業走‘專精特新’和‘高大上(高科技+大行業里的小部件+上云端走數字化之路)’之路?!?/span> 對此,王理宗常務會長對企業家提出如下建議:秉持“長期主義”文化,做好研發投入戰略規劃,并建立科技人員激勵機制。此外,企業家要不斷提升素質,增強信心,跟上發展的形勢和要求。 三、社會的美麗之手,引領高質量的要素支持 王理宗常務會長說,歸根結底,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底層基石是高質量的文化。深圳之所以是最適合高科技企業發展的城市,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匯集到這里,來了就是深圳人的開放包容。深圳擁抱創新、包容失敗、尊重差異、接納多樣性的文化,以及這些文化的培育、孵化、傳播和創新,與深圳有著全國數量最多、質量最優、模式最新的社會組織、商協會關系密切。 王理宗常務會長將商協會和社會組織、參與城市創新建設的每一股力量,比喻成一雙美麗的手。這雙美麗的手,連接了政府和企業,給深圳高科技發展的熱帶雨林帶來溫潤的風和充沛的雨。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提供高質量的外部支持,包括資本注入、市場機會、技術支持和資源整合,提高創新的質量和創業的生存概率。 王理宗常務會長認為,中國的社會組織、商協會的氣質稟賦中暗含著中國文化的古老智慧:大愛無疆、上善若水、海納百川。這是一種打破壁壘,解除束縛的中國智慧,讓企業、政府、社會從有界走向無界,幫助企業實現跨界創新。六祖慧能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商協會和社會組織,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智慧是,本來就無界,何處去跨界。 破除壁壘和障礙,就擁有全新看待世界的目光和思維,創新由此而來。雖然我們的科技創新能力仍然有待提高,但是,我們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就是我們擁有無窮盡的文化寶藏,也擁有對創新無止盡的追求。 王理宗常務會長對深圳高科技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文化土壤充滿信心,商協會和社會組織是深圳商業文化的呈現者,推動者和培育者,也是歷久彌新的東方智慧的傳承者和創新者,在塑造未來深圳的獨特氣質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適應變化,接受新事物,對深圳人和深圳的高科技企業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吧舷峦邉佟?,政府、市場、社會對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的高度認同,三手合力,將推動深圳在新時代,以更為成熟和不惑的姿態開啟新征程,完成新任務,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完美的新樣本。
相關新聞